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成立于2008年,原名运动康复系,2017年更名为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,下设运动医学教研室、运动康复教研室、运动康复医学中心、学院办公室4个部门,建有“运动康复医学”北京市高精尖学科(2019年)、“运动康复”国家一流本科专业(2019年)、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(2015年),运动康复教研室支部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(2021年),运动康复科学实验室入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(2023年)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34人,教师22人,辅导员4人,实验员6人,行政人员3人。专任教师包括教授10人、研究员1人、副教授4人、讲师5人;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,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。师资力量雄厚,3名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、1名北京市师德先锋、1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、2名北京高校优质课主讲教师,12名教师获得国际物理治疗联盟专业师资认证。
学院始终以培养高层次体医融合人才为目标,整合体育学和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及高精尖学科优势,开展运动康复本科及硕士、博士教育和康复物理治疗本科教育,每年招收150名本科生和100名研究生。
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运动康复医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支持,学院下设的运动康复医学中心总面积达到3000余平米,包括:功能诊疗区、主动康复区和科研创新区,是学院师生的实践教学中心、科研平台基地和开展国家队服务保障的集成地,建有运动表现力科研平台、运动促进心肺功能康复研究中心、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科研平台、脊柱健康与脑科学科研平台。
学院致力于精品课程建设,优质课程资源包括:国家级精品课程《运动医学》、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《运动医学双语课程》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《冰雪运动防护虚拟仿真实验》,以及《肌肉骨骼康复》和《运动损伤学》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等。
学院每年向全国的体育院校、医疗机构、运动队、科研机构等单位输送高水平体医融合人才,为我国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领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